天干地支轮回一次多少年,天干地支配多少次才是一个轮回

千支纪年法轮回一次的时间是多久

天干地支纪年法是60年一个轮回。天干地支纪年法是60年一个轮回,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如: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、戊辰、己巳、庚午、辛未、壬申、癸酉、甲戌、乙亥、丙子、丁丑、戊寅、己卯、庚辰、辛巳、壬午、癸未。

为什么干支是60个而不是120个?

因为甘孜就是60个

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?为什么每个轮回只有六十年?

对于这个问题,在此我个人用分开两点来说明。一、我们知道十天干的排列顺序依次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而十二地支排列顺序依次是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六十甲子则是由这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而成的。通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排列顺序,我们知道天干“甲”和地支“子”都是排在第一位,因此我们都应该以这两个的组合为标准作为出发点,也就是六十甲子干支组合中的第一个“甲子”,而从常人的观点来说,天干地支从开始到结束的组合必须重新回到原来起始的位置(第一为大)才算是一个轮回,我们依照这种观点依次排列下去最后就明白,要回到第一个甲子刚好是60年(一轮回),所以才称60年一甲子。二、用60甲子中“空亡”来说明。这里的“空亡”是指六十甲子旬中十天干在和十二地支搭配之下,最后没有搭配上的两个地支则为“空亡”,这里拿六十甲子旬(共六组)来说明一下,我们知道六十甲子中第一组“甲子”旬为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、戊辰、己巳、庚午、辛未、壬申、癸酉,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十天干依次排列下去是不是有地支“戌亥”没排上,所以“戌亥”就是“甲子旬”这一组的“空亡”,其它组依照这种方法也可以得出“空亡”的两个地支,即“甲戌”旬中“申酉”为“空亡”,“甲申”旬中“午未”为“空亡”,“甲午”旬中“辰巳”为“空亡”,“甲辰”旬中“寅卯”为“空亡”,“甲寅”旬中“子丑”为“空亡”,这样六组中“空亡”的两个地支就全部出来了,在此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,那就是所有“空亡”的地支刚好是十二个(一轮回),而且这十二地支的顺序则是从最后一个“甲寅”旬的子丑逆向“甲子”旬的戌亥。通过以上结合分析,我们就知道这其中的一个现象,即一甲子(60年)的轮回又是六十甲子“空亡”中十二个地支的一个轮回,所以这就是为何60年为一甲子的原因,可以说这也是其中所存在的规律,同时也算是古人的一种智慧。

天干地支点数

2023.05.10周二 天气雨 晚上大雨有大量的大水蚁 以前老是想记一下天干地支之类的知识,就是平常没有用,就没去记。 今日读书念到“己巳年”是什么年代的,感兴趣地排了一下,发现60年一轮,相差300年,年代后面的两个数是相同的。 己巳年,龙蛇年,2049-1749=300年。2049、1989、1929、1869、1809;1749、1689、1629、1569(明隆庆三年、16世纪60年代,农历己巳蛇年)、1509;1449……。 天干地支可以组合成数,天干在前,地支在后,120种组合,但有60种不用。组合的特点是,奇奇数、偶偶数;不会组合:奇偶组合(奇偶不遇)。 天干地支、十二时辰生肖之间的关联:1甲、2乙、3丙、4丁、5戊、6己、7庚、8辛、9壬、10癸。1子、2丑、3寅、4卯、5辰、6巳、7午、8、9申、10酉、11戌、12亥。(冬戌、腊亥)。1鼠、2牛、3虎、4兔、5龙、6蛇、7马、8羊、9猴、10鸡、11狗、12猪。(正猪腊狗) 十二时辰时间轮算: 对照地支节气,可以知道节是十二个节,气是十二个气。正月寅,二月卯,三月辰,四月巳,五月午,六月未,七月申,八月酉,九月戌,十月亥,十一月子,十二月丑(冬月子,腊月丑) 对于天干地支少用的字,会遇到不懂念,或念不准的字,记录如下: 1.天干:戊(务音)、己(几音)、壬(人音)、癸(鬼音)。 2.地支:寅(吟音)、卯(音)、巳(四音)、酉(友音)、戌(须音)、亥(害音) 3.己、已、巳:巳字不开口,己字张大口,已字半开口。 戊Wù(误音,天干的第五位,戊辰年,戊更指夜晚五更)、戍shù(术音,军队守卫的意思,用做“边戍”、“戍边”、“卫戍”)、戌Xū(须音,地支的第十一位;戌时指晚上七点至九点,戌月即腊月)、戎róng(溶音,是指军事、军队等,如从戎、戎装)。戊戍戌戎:(十字口诀)点戍空心戊,横戌十字戎。(十四字口诀)横戌点戍戊中空,十字交叉便是戎。 4.昳(叠音),晡(哺音),昳晡(傍晚) 5..五笔拆字:戊dny、戍dynt、戌、dgn、戎ade

天干地支纪年法中为什么是60年一个轮回,而不是120年,请解释的详细些...

干支(gānzhī)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。

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。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,周而复始,循环记录,这就是俗称的“干支表”。

分析如下:

1、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被称为“十天干”;

2、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“十二地支”。

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:

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、戊辰、已巳、庚午、辛未、壬申、癸酉、

甲戌、乙亥、丙子、丁丑、戊寅、已卯、庚辰、辛巳、壬午、癸未、

甲申、乙酉、丙戌、丁亥、戊子、已丑、庚寅、辛卯、壬辰、癸巳、

甲午、乙未、丙申、丁酉、戊戌、已亥、庚子、辛丑、壬寅、癸卯、

甲辰、乙巳、丙午、丁未、戊申、已酉、庚戌、辛亥、壬子、癸丑、

甲寅、乙卯、丙辰、丁巳、戊午、已未、庚申、辛酉、壬戌、癸亥

天干和地支这样组合完,开始新的一轮时正好是六十年,所以是六十年一个轮回。

扩展资料

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。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,始行于王莽,通行于东汉以后。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。可是,这就是岁星纪年,  岁星是颗真实的天体所以用岁星所在纪年,干支表示十二辰(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)。

木星11.862年绕天一周,所以岁星约85年多走过一辰,这叫做“超辰”(刘歆提出)。此时,干支纪年也有使用,在颛顼历上,西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是太岁在丙子,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。汉成帝末年,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,把太始二年(前95年)从乙酉改变为丙戌。

由此知,西汉时期的干支纪年存在与太岁纪年转换的一些混乱。到东汉时,历学者没用超辰法。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样。汉章帝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,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。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,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。

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日的表现方式起源于夏代,商周沿袭,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牛骨残片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:干支纪年法

天干地支几年循环一次?

60年循环一次. 天干地支,简称“干支”.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被称为“十天干”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“十二地支”.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组成了干支纪法.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求10、12的最小公倍数.

返回顶部